馆长寄语
2021年我馆线上推出“换个形式看展览”栏目,分万寿寺历史与文化展、佛教艺术展、瓷器艺术展、玉器艺术展、皇室书画展等九项内容,均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放的展览。这批展览以介绍本馆的基本陈列为主要内容,在闭馆期间通过线上形式向观众展示,带您提前浏览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与藏品,也有征求各方意见,以便调整修改,使未来线下展览更加祯善不负观众之意。
展览概述
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帝王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如今,万寿寺即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也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一件珍贵藏品。
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了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谋篇布局,构建“一河、两道、三区”的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格局。万寿寺作为运河文化展示区之一,再次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海报设计:李昕钰
第一期 皇家敕建
第二期 万寿祝釐
第三期 长河明珠
第四期 国家瑰宝
“总为祝釐相所宜”
历史上,万寿寺是为皇家祝寿祈福的重要场所。清代孝圣宪皇后与万寿寺有着不解之缘。孝圣宪皇后是乾隆皇帝的母亲,在乾隆皇帝即位时被尊为崇庆皇太后,是清代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太后。崇庆皇太后六旬、七旬、八旬寿诞之时都举办了盛大的庆祝。崇庆皇太后常住在西郊的皇家园林之中,万寿庆典时回到皇宫,途经之处都要进行一番布置。万寿寺的寺名与祝寿这个主题十分契合,加之万寿寺正处在由西郊园林往返皇宫的路途中,因此,被选为中途瞻礼和稍作休息的场所。
乾隆十六年《万寿图卷》卷二
“川至迎长”(局部)
“将后新之,以备临览”
乾隆时期,修缮一新的万寿寺两度出现在清宫绘制的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册中。乾隆十六年所绘的《万寿图卷》分四卷描绘了皇太后由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到紫禁城寿安宫的场面。在长卷中,画师绘画出沿途设置的各式各样的庆寿点景,其中第二卷“川至迎长”由长河畔万寿寺起绘,至西直门外高梁桥畔倚虹堂止。
皇太后冰床
皇太后的生辰正值隆冬,万寿寺山门外的长河已结冰,皇太后乘坐可在冰上拉动的冰床,经万寿寺、广源闸向东入城。
乘坐冰床的大臣们
推冰床的人
皇太后的仪仗行至万寿寺时,可见到河对岸的戏台。万寿寺戏台为卷棚重檐歇山顶,挂“日月九重□□福,讴歌万国合欢心”楹联。台上着文官官衣的演出者对揖,所戴官帽有别,演员身后有张带桌围的戏桌。台下看戏的馆员多穿着白色皮毛缘棉朝褂。
万寿寺戏台
皇太后七旬万寿庆典“照乾隆十六年之例”办理,乾隆二十六年崇庆皇太后七旬万寿庆典所绘《胪欢荟景图册》中“香林千衲”一幅描绘皇太后回宫中途来到万寿寺瞻礼上香,老臣们分列三班在路边恭迎皇太后寿辇。万寿寺内外僧人齐聚,恭迎皇太后,并聚集在河对岸诵经祈福,举办千佛道场。
“香林千衲”图
“香林千衲”图局部:万寿寺山门前
恭迎皇太后仪仗的大臣们
“香林千衲”图局部:河对岸举办千佛道场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崇庆皇太后八旬庆典如期举行仪式,万寿寺依照先例,再度成为一处祝寿点景。这也是万寿寺最后一次恭迎崇庆皇太后寿典。在庆典结束的五年后,皇太后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逢崇庆皇太后百年诞辰,乾隆皇帝经过万寿寺时留诗一首追忆当年为母亲过生日的盛况:
万寿精蓝历久传,
庄严大庆每斯虔。
玉河途便停清跸,
金界暇乘礼法筵。
八秩祝禧忆昔岁,
期颐无望值今年。
乾隆朝的三次皇太后万寿庆典向世人展示了清代的国力强盛、宫廷富足。清末光绪皇帝在位时,逢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仿照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之旧例举办万寿庆典,万寿寺仍作为祝寿点景之一得到修缮,也是万寿寺最后一次为皇室举办祝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