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看精品(三十三)【中秋特辑】艺博线上美食节:蟹蟹来了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宋·韩琦《九日水阁》(节选


中秋节是和家人团聚的美好节日,也正是螃蟹肥美的时节。在此,北京艺术博物馆奉上一道螃蟹大餐,祝各位中秋节快乐!

螃蟹在中国古代便是一道美食,品蟹、饮酒、赏菊、登高等是古人秋季重要的社交活动。明清时期,螃蟹的寓意得到升华,成为文人绘画和工艺品雕刻的重要题材之一。绘画螃蟹或摆放螃蟹造型的摆件于书房案头,即寓意了考取科举功名的美好愿望,又是文人对自然野趣的追求。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众多的明清工艺品中,出现了不少螃蟹的形象。它们材质不同、形态各异,或动或静、具有艺术表现力,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审美意趣。


     

 白玉圆雕蟹

以白玉雕刻螃蟹实在是奢华,馆藏清代白玉圆雕蟹,玉质纯净、玉色均匀,是难得的精品。螃蟹以一块白玉料圆雕而成,长12.3厘米、宽8.3厘米、高2.2厘米,并附有木座。螃蟹整体呈伏卧爬行状,双螯合置于身体前端;蟹腿一侧舒展一侧蜷缩作爬行状,左边的蟹腿处镂雕一根细长芦苇叶似螃蟹正爬过荷塘。蟹壳上缘凸雕螃蟹的圆眼睛,表面琢制出凹凸不平的质感,腹部以阴刻线琢刻蟹的嘴和尖脐,蟹螯、蟹腿、蟹壳背面均施以一组组短阴刻线表示蟹的绒毛。整体琢刻极为写实。

     

碧玉俏色蟹

馆藏碧玉俏色雕螃蟹,为碧玉质,玉色相较白玉欠佳,但巧在俏色雕刻的设计上。螃蟹由一块碧玉玉料圆雕而成,长12.5厘米、宽8.9厘米、高4.3厘米,工匠保留了碧玉表面墨绿色作为蟹壳,生动写实。螃蟹整体呈伏卧静待状,双螯合置于身体前端;蟹腿皆扣向内侧,整齐排列在身体两侧。蟹壳上缘凸雕螃蟹的圆眼睛,表面琢制出凹凸不平的质感,腹部以简单的阴刻线琢刻蟹的嘴和团脐,并以浅浮雕手法雕一芦苇叶婉转于螃蟹身下。

   


犀角雕螃蟹

明清时期,以犀角材质雕琢而成的工艺品多作犀角杯,螃蟹雕刻并不常见。馆藏清犀角雕螃蟹长10.9厘米、宽7.8厘米、高4.3厘米,犀角呈棕红色,质感莹润细腻。螃蟹整体呈静待状,双螯合置于身体前端;蟹壳边缘与两螯刻出锯齿状;蟹腿皆扣向内侧,与身下镂雕的芦苇叶相连,蟹壳左侧以镂雕、浮雕技法饰一芦苇穗,与蟹左螯相连,整体似掩身于芦苇丛中,生动有趣。

      


牛角雕螃蟹

以牛角制作螃蟹,不似白玉般奢华,也不如犀角珍贵。但牛角青灰的颜色与半透明的质感最为接近真实的螃蟹。馆藏清牛角雕螃蟹长15厘米、宽7.5厘米、高5.3厘米。螃蟹整体作站立侧行状,身体微微向右倾斜,双螯挥舞于前,极富动感。可惜两侧蟹腿有个别残损。螃蟹整体作写实雕刻,细部纹饰处理与现实中的螃蟹无二,特别是蟹腿的关节、腿与身体连接处等制作逼真、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