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这组“花式”文具藏着“神仙审美”


五一假期第四天

与其在外看人人人人

不如宅在书房放飞自我


△乾隆书房——三希堂

远离尘世喧嚣,专心书画爱好

著名诗人、色彩大师、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

多面乾隆在此刻约好上线

细品书房里的“花式”文具

它们都刻有一个相同的名字

“乾隆审美”

“作诗狂魔”连笔筒也不放过

乾隆喜欢到处作诗

一生创作了4万多首

仅御题文房用具就多达数百首

连笔筒也不放过


△乾隆御制诗文仿石釉双联笔筒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仿石釉双联笔筒的四面以墨彩书写

楷、行、隶、篆四体乾隆御制诗文

笔筒底部书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诗文围绕琴、画、茶、棋等主题

展现勤政余暇,闲雅自在的文人意趣

写几句诗词歌赋岂能作罢?

文房用具从设计到生产都得经过他审批

常见的筒式笔筒已满足不了他的创作欲

这款别致的“方胜”形是乾隆时期的创新造型


“方胜”形源自中国传统吉祥纹饰

由两个方形压角相叠构成

作为瓷器器形在明清大量出现

将几何美学与文房用具跨界混搭

“这样的朕,你还敢说土吗?”


只要朕喜欢 万物皆可“包”

还记得清朝名画《弘历古装坐像》吗?

(乾隆名字叫爱新觉罗·弘历)

这枚拳头大小的物件

被摆放在乾隆书桌的显眼位置


△《弘历古装坐像》

明代《文具雅编》介绍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具

其中就包括水盂

水盂的作用是储存研墨用水

自汉代被划为文房盛水器

不仅小巧实用,还被赋予修身养性的寓意


△清乾隆白釉福寿包型水盂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用小勺将水舀入砚池

动作缓慢优雅使人平心静气

古时对水盂也有“丞兄”“丞友”之称

那么,这件水盂和乾隆审美有啥关联?

如果了解他对瓷器的偏好

那你一定记得乾隆的少女心——布袋包袱瓶


△蓝地粉彩花卉纹包袱尊

从瓶子到水盂

这般梦幻联动汇成一句:

只要“朕”喜欢,万物皆可“包”


△清乾隆白釉福寿包型水盂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此外,水盂的口部还贴塑蝙蝠和螭龙

二者是清代常见的瑞兽纹样组合

寓意“福寿双全”

不难看出

“包袱”与“包福”的谐音梗

真是被乾隆拿捏得死死的

而将坚硬的瓷器表现出柔软一面的能力

也只有那时拥有登峰造极技艺的工匠方可胜任

是古代文房中的奢侈品没错了

若你想畅游于翰墨之中

就不能少了这位擅长增添情趣意境的“老演员”

古时有言:文房百器,以炉为首

作为文房陈设的辅助用具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宫廷贵族不可或缺的雅事之一


△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这件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

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乾隆的一贯审美了

“色泽浓艳+金光灿烂”

圆柱形炉身主打“红、蓝、黄”三色

讲究的珐琅工艺透露着富丽华贵

“原谅朕一不小心还炫了个技”

对称规整的缠枝莲纹满满的都是“处女座”福音

这样的香炉,你爱了吗?


△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底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炉底部为三只如意形底足

底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横款

整个图案以莲为中心,枝叶动感优美

“生生不息、缠绵万代”的吉祥寓意

也体现着皇室的美好追求


看完这三件文房宝贝

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

乾隆审美都能轻松驾驭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

他对书画意趣之事、之物的喜好

理由最简单不过

“唯热爱不可辜负”



北京艺术博物馆正在参加北京博物馆活动月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武贺

特别鸣谢丨北京艺术博物馆 总台北京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