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172期):清代果亲王行书拓片


清代果亲王行书拓片

拓片(朱拓)纵155厘米、横77厘米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拓片行书文5行,满行13字。右上角钤朱文篆章“涵泽堂”,左下角钤朱白相间篆章“粘膏挹露长乐太平年”、朱文篆章“和硕果亲王宝”。拓片中间为果亲王即景诗一首(七言律诗):“河津华堑互回还,风土车中见一斑。百二重关朝北极,亿千万历寿南山。金城雄丽豳岐谷,绣壤膏腴鄠杜闲。须识清时敦富教,周京钟鼓遍人寰。西安作。”在此诗中,允礼对陕西关中山川周边的地理、城池关隘以及风土人物等作了宏观的概括和描述。

结合史料分析,此诗应当是雍正十二年至十三年间(1734-1735),允礼奉命护送七世达赖喇嘛还西藏往返陕西时所作。此事要追溯到雍正七年(1729),当时,准噶尔叛乱入侵西藏,雍正皇帝恐达赖被控制,于是下令将其移送至四川藏区。雍正十二年(1734),准噶尔叛乱终被平定,雍正帝决定让达赖重返拉萨,为了显示中央对藏区的重视,雍正帝派果亲王西行办理送达赖进藏事宜,允礼途中游历了所经陕西、四川等地的名胜古迹。允礼此行除留下了研究途经之地的风土、城防等情况的著作以外,还在当地留有碑刻、匾额等字迹,如杜甫故居“少陵草堂”石碑、武侯祠匾额“名垂宇宙”、阆中张飞庙题匾“刚强直理”等。

清朝入关后,尤为重视文治,果亲王在皇家的严格教育下,下笔自然不俗。就这幅作品看,其书法承袭其父康熙帝的风格,取法赵孟頫、董其昌,醇正平和、气韵挺然,可见其学养和性情。

《果亲王允礼像》轴,蒋廷锡绘,绢本,设色。纵287.5厘米,横17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清史图典·雍正朝》第58页.朱诚如主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1月.)

和硕果亲王允礼(1697-1738),康熙皇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善诗词、工书法、喜好游历山水。史书上对他着墨不多,但是他至性忠直、操守清廉,得到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信任与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