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八十一——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兔纹四系罐

晋人傅玄《拟天问》云:“月中何有,白兔倒药。”因此,兔长期以来被视作月亮的象征,寓意团圆吉祥。早在三国时期,瓷器上便出现了兔的形象,以浙江早期越窑青瓷兔形砚滴为代表。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瓷器中也有以兔为题材的文物,典型如这件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兔纹四系罐。(图1

此罐口径15厘米,底径13厘米,高22厘米。圆唇,直口,窄肩,长圆腹,腹下斜收,圈足。肩颈部置四系。肩上饰白地黑花弦纹两周,腹部绘白地黑花图案三组,分别为花卉纹(图2)、草丛纹(图3)及奔兔纹(图4)。

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因古代属磁州管辖,故而得名。金元时期,以漳河流域为中心的磁州窑便以烧造白地黑花瓷名扬天下。明代以后,磁州窑的烧造中心转移到了滏阳河流域的彭城镇,因此这一时期的磁州窑也称彭城窑。(图5

明代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在传统装饰技法上有创新,出现了白地黑花填褐彩的装饰新品种,颜色浓淡相宜,富于变化,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产品以民用的碗、盘、盆、坛、罐等为主,朴实耐用。装饰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风格洒脱,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