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五十五——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

青花绘画原料——苏麻离青

明代永乐时期(1403-1424年),是青花瓷烧造与贸易的繁盛时期。尤其是郑和远航西洋,“浮历数万里,所到之处三几十国”,足迹远至南洋、西亚、地中海、东非等地,不仅促进了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还获得了西亚地区特产优质青花绘画原料——苏麻离青,从而将青花装饰推向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迎来了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青花烧制历史

青花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罩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白地蓝花是其基本特征,因颇具东方民族风情而享有国瓷之美誉。它创烧于唐代巩义窑,于元代景德镇窑发展成熟。明代永乐时期,随着景德镇窑整体制瓷工艺的进步,青花瓷也取得非凡成就。如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即是“以苏麻离青为饰”的永乐青花瓷的典型代表。此器高19厘米,口径11厘米,圆唇口,短直颈,斜折肩,长直腹,腹下近底向内折收,圈足。因其口与足直径相当、腹体上下一致、粗壮呈筒形,故而得名“壮罐”。制作规整,风格浑厚饱满,给人以古朴沉稳之感。其造型与西亚伊斯兰地区流行的金属器十分相似,因此有专家推测其是景德镇根据国外市场需要而烧造的外销瓷,甚或是阿拉伯商人直接来到景德镇进行按样定制的特殊商品。

壮罐胎体坚质,胎色细白

通体满饰青花图案

此件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特点

壮罐胎体坚质,胎色细白。白釉的釉层莹厚,釉色白中泛淡青。通体满饰青花图案。自上而下共分七层:颈部绘以如意云头纹,肩部及胫部为三角几何纹,腹上及腹下为海水浪花纹,腹中为缠枝莲纹,足墙上为卷草纹。布局繁复满密,绘画风格细腻,散发着浓郁的伊斯兰艺术风情。

钴蓝中掺杂有黑色斑点的独特现象

青花呈色特点鲜明

首先是青花色调翠艳而沉着,浓重处显现黑色斑点;其次是线条晕散,边缘轮廓混糊不清;另外,用手触摸会有凸凹不平的感觉,视觉上也有深浅色调的变化,犹如中国传统水墨画一般。而这正是进口“苏麻离青”料的典型艺术效果。经过科学测试分析可知,进口苏麻离青料中含铁量较高,因此在烧造过程中咬入胎骨形成了钴蓝中掺杂有黑色斑点的独特现象。

保管与实践

壮罐是永乐青花瓷的名品之一,后世仿品较多,尤以乾隆仿制效果最为逼真,往往令人真假难辨,故需要在保管与鉴定实践工作中格外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