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十七——老子骑牛纹八方形剔红盘

雕漆是髹漆、绘画及雕刻相结合的工艺,把色漆一层层涂在木胎或金属胎上,积累至相当厚度,然后用刀刻出花纹。雕刻的花纹皆突起,有立体感,显得华丽精美。雕漆技艺制作工序多,周期长,艺术表现力强,因此受到古人的喜爱,尤其明清两代颇得皇室青睐。根据所雕漆色的不同,雕漆又可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绿、剔彩和剔犀几大类。

雕漆始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目前有唐、宋两种说法。早期雕漆发展十分缓慢,至元代才兴盛起来,并在技艺上取得惊人的成就,成为漆工艺的主流,不仅在当时即被世人所青睐,而且广泛流传于海内外。

明早期雕漆作品仍保持着元代隐起圆滑的基本特征,雕刻刀法娴熟光润,图案的边缘磨得圆滑细腻,不露棱角和刀痕。山水、人物题材的作品在人物故事的图案下一般雕有代表天、地、水的三种锦纹。

明中期,云南雕漆、平凉等民间雕漆得以发展,器型富于变化,有些雕漆保持了早期磨工圆润、藏锋清楚的特点,有些剔红器则构图粗犷,髹漆变薄,不磨棱角,渐露刀痕。此时无论花卉题材还是人物故事的作品均刻有锦纹,形成了锦上添花的表现手法。宣德之后,雕漆上刻有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等年款的,非常少见。

明晚期,雕漆雕工细密,刀法快利,不施磨工,纹饰边缘锋棱渐见。嘉靖时期的款识,均在外底部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万历时期多在年款中加干支,如“大明万历己未年制”等。另外,明嘉靖以后至清代,寓意吉祥及祝福长寿的题材增多。

老子骑牛纹八方形剔红盘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数件明代雕漆作品,其中剔红类有明代中期作品 “爱莲图剔红盒”、“剔红锦纹椭圆盘”,明晚期典型作品 “老子骑牛纹八方形剔红盘”等。

 “老子骑牛纹八方形剔红盘”,口径19.7厘米,高2厘米。盘八方形,表现的是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的故事。构图细密,盘心开光内锦地上雕刻亭阁、松枫、山石、云月,层次分明,老子与童子形象生动,神态自然,开光外黄漆素地上饰缠枝莲纹,莲纹边缘可见刀痕。外壁黄漆素地雕螭龙纹,器底髹黑漆,左侧有刀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竖款。